疯了!英镑汇率创9年新高,新增6%留学税,英国留学史上最贵一年!
指南者留学
2025-07-11
阅读量:1273

英镑最近的走势,真是越来越让人崩溃了!

 

特别是英区的留学生,多看一眼汇率,就免不了心碎一次,简直就是一场掏空钱包的噩梦。

 

那个我们曾经熟悉的,总在8点几徘徊的英镑,从去年开始彻底起飞!前段时间一度飙升至9.87,直接冲上了近十年来最高的位置。

 

虽然指南君刚刚看了一眼,终于微跌到9.77,但当下这汇率仍然远高于去年的水平。要知道,去年英镑汇率最高时仅为9.46...

 

老天爷,为什么去年没能多兑点英镑,2025年,我…我还去得起英国留学吗?

 

 

 

 

英镑疯长,英国留学花费飙升

 

 

先来看看最近这些年,英镑涨幅的变化吧。

 

从历史走势看,近十年来,英镑兑人民币汇率多在7.5-9.5之间波动,大家比较熟悉的英镑汇率一般是在8.8上下。

 

2021-2022年,英镑曾出现过一段长时间的滑铁卢,一度跌至7.5,此后一路猛进,冲高后稳定在9.2左右,而去年的汇率也已经算是近些年中的最高点,高达到9.4。

 

 

 

但谁能想到,近期的英镑,因为追随美元的动荡,笔直冲上了9.8,稳坐9年间的历史高位。 

 

 

如果说,光看汇率还没什么实感,但只要是英区留子都明白,英镑每涨0.1,我们汇一笔大额学费,就得多花一千块! 

 

 

现在就来一起算一笔扎心帐:

 

 

如果一位留学生选择在2022年的汇率低点,去英国留学。假设学费为3万英镑,配合当时约是8的汇率,学费折合人民币约24万元。

 

如果晚了一两年再去留学,在学费不变的情况下,汇率涨到9左右,那就约等于人民币27万元

 

再到今天,按照9.8的汇率计算,学费将直接飙升到29.4万!

 

这下你该明白小小英镑的杀伤力了吧,光是汇率的变化,就凭空多花了约5万元!而且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仅仅在汇率这一关卡就无声蒸发了。

 

作为一个英国留子,除了学费之外,还要负担日常的住宿、饮食、交通等多项开支,把这些庞大的消费累计在一起通通乘一个英镑涨价的系数,所有英区留子都要哭晕在厕所。

 

毕竟短短几年,汇率就飙升到如此之高的留学地区,除了英国外真没几个。

 

像我们熟悉的美元,从15年至今,浮动区间约在6.2-7.2;新币,则是从15年的4.5,涨至5.6;而澳元则是进入下跌模式,今年前段时间一度跌倒4.39堪称5年内最低点。

 

 

 

相比英镑澳元跌得赏心悦目

 

而英镑这两年“异军突起”,暴跌后暴涨,一下子从7.5窜到9.8,真的很难令人接受了。

 

如果你做留学花费功课时,参考的还是前两年留子使用的汇率,那么人家花了40万,到了你手上分分钟变成52万(假设汇率是过去的7.5和如今的9.8),短短两年这么大的涨幅,真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接受的。

 

 

 

汇率之外,其余留学开支全面攀升

 

 

除了极为疯狂的汇率上涨,英国这两年的留学形势也不算友好。

 

毕竟随着英镑的大幅上涨,随之而来的就是英国整体的物价通胀,以及一连串多米诺效应下产生的经济危机。

 

很难想象吧,英国的高等院校几乎都面临着严重的财政缩紧。根据《卫报》的最新报道显示,如今有40%的英国大学处于财务危机,其中甚至有43所大学已经连续第三年出现赤字。

 

 

大学连年赤字

 

 

例如我们熟悉的爱丁堡大学也传出“破产信号”,校长直接因为资金缺口向教职工和学生发出预警。未来为了节约运营成本,将被迫启动自愿裁员计划,并且可能导致部分课程和院系关闭、或院系之间的合并。

 

 

整个国家都在喊穷,那么就免不了想办法“创收”,于是涨学费和增加税收就成了这几年英国的走向。

 

首先,英国政府早就把留学生的学费当成一门生意。例如本科学费对英籍学生的上限为9250英镑/年,而国际学生可高达2-4万英镑/年,再到了医疗、工程、计算机、建筑等“烧钱专业”,国际学生的学费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本土教育的窟窿。

 

国际生的学费偏贵还不算完,今年5月,《2025移民白皮书》又扔下一颗重磅炸弹:政府考虑要向大学加征6%的税。

 

美其名曰“支撑国内高等教育和技能培训的资金缺口”,实则就是再薅一把留学生的羊毛去弥补财政赤字。我们假设一个留学生要支付£30000的学费,那么根据新规,大学就得额外上缴£1800的税。

 

一旦征税,后果可能是新一轮连锁崩塌:

 

顶尖大学或许能硬吞税费,但代价必然是砍科研、削师资,大家最关心的qs排名可能也会回落,此后的教育质量又有谁来保证?

 

而没有能力承担的高校,估计就会把税费转嫁给学生,大家或许可以期待一下学费的新一轮上调。 

 

以G5院校为例,去年各专业的学费几乎是全员普调,最高竟然涨了20%!

 

牛津大学:学费涨幅在6.7%-21.9%,尤其是医学某些专业的学费从£33970飚至£41250,涨幅21.6%。 

 

剑桥大学:理工科普遍涨价7%,基本每年涨价£3000上下。而且所有国际生,除了要交学费外,还必须缴纳年度学院费,最便宜也要9275镑。 

 

帝国理工:相比其他大学,ic还不算猛涨。就拿最火的计算机相关专业举例,三年涨11%,从£39400上涨至£43800,意外的算是良心。

 

UCL:学费直接翻一番,20fall某专业学费£20110,当时汇率8.5,大约人民币17w多,结果现在2025年,学费涨到£36500,再加上9.7的汇率,折合人民币35w……

 

LSE:普遍上涨幅度在8%左右,上涨金额为£2000-3000。

 

学费上涨,只是英国通货膨胀的一环,别忘了还有整体物价的上涨。

 

就拿最基础的食物价格来看,那个曾经常年99p一对的kfc辣翅,竟然卖到了1.59镑,整整涨了六成!

 

食物之外,日常生活的水费、电费也集体上调,例如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水费平均上涨26%,一些地区甚至超过30%。 

 

 

所以,不止是汇率涨了、学费贵了,还有物价高了、税金加了。在这种情况下,就读伦敦G5院校年支出轻松突破65万,商科更是可达90万以上;即使选择曼大、华威等非伦敦地区院校,也需备足43万,再考虑赴英留学。

 

 

 

留学生该如何应对变化?

 

 

首先选择大于改变,大家可以理性思考一下,自己留学到底是为什么,是否非英国不可,如果决心已定,那么不妨精打细算,榨干每一分钱的性价比:

 

1、避开汇率高峰,囤货英镑

 

如果不是逼不得已,大家尽量不要在汇率的高位接盘。在确定要去英国后,时不时关注下汇率,尽量在较低时提前囤点英镑,以降低未来的成本。

 

在交学费时,可以考虑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先缴纳押金和第一学期的学费,后续费用根据汇率变动适时支付。

 

例如KCL就允许研究生分两期付学费,第一期在10月31日前缴纳学费的50%,剩余部分在1月31日之前缴清。这样大家在后续交学费时,可以选择优势汇率再出手,灵活缓冲学费压力。

 

 

同时,避免在当前高位进行大量外汇兑换,可以使用人民币作为存款证明,待汇率回调后再进行换汇,以降低财务成本。 

 

 

2、降低生活成本

 

学费之外最容易节省的开支就是饮食类消费,与其被难吃又贵的“白人饭”折磨钱包和胃,不如自己掌勺。

以TESCO超市为例,肉类通常4-10磅/kg,绿叶菜1-3磅/kg,每天做饭的开销也就10磅左右;而西餐一道主菜就已经15-30英镑了,少下馆子就能省下好多钱。

 

 

饮食开销是日常开销的大头

 

 

3、选择伦敦地区以外的学校

 

大城市花销肯定更大,尤其是在伦敦这么寸土寸金的地方,租房成本、物价水准必然全线飘高:

伦敦的开支费用最高,大概在12000英镑一年,大约11.6万。

 

而曼彻斯特、爱丁堡、格拉斯哥等中大城市,体感和伦敦接近,生活费则可以小省一笔,平均为8000-9000英镑/年,大约7.7-8.7万。

 

再看看利物浦、贝尔法斯特、约克等小城市,城市氛围安静,生活费用也比较低,5000-7000英镑 ,4.8-6.8万就可以覆盖,妥妥的性价比之选。

 

4、双非学子的逆袭机会?

 

如今英国留学成本高到离谱,很多人开始打退堂鼓:这年头,去英国还值吗?

 

其实凡事都有两面,天价学费固然会劝退一波人,但从另一层面上,学校总是要招留学生填充财库的,竞争者的减少可能会影响后续录取的标准,例如为了保收入,名校或被迫微调List,对部分优质双非背景申请者“开绿灯”等等。

 

根据指南者留学英国留学的申请情况,25fall双非背景的同学共申请英国地区院校1862次,其中申请成功数为1204,成功率高达64.6%!

 

英国申请前期不需要语言成绩,如果你的gpa足够优秀,冲一冲G5的UCL也有机会,而qs前100的其他院校申请难度相对适中,背景普通但家庭条件较好的同学还是可以考虑冲刺,说不定就成了一段名校之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