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学姐科: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金融学
Hi,大家好,我是Z同学,目前就读于新加坡国立大学(NUS),专业是企业商务分析技术专业。
去年入学的我,将在今年10月底毕业。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我在NUS读研一年的真实体验,以及一些省钱小tips、选课干货和生活趣事,给还在观望新加坡留学的朋友们一些参考。
在新国立就读的学业挑战
初入NUS系统科学学院,课程的密集程度便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周上3-5天,从早上9点到下午5点是常态。
虽然强度很大,但课程含金量都非常不错,尤其是我们学院的课程主要以就业为导向,这对未来进入职场、快速适应团队工作有很大帮助。
学习的内容也涵盖了大数据、预测建模、项目管理多个领域。每天老师都会布置作业,通常是补齐一部分代码,或者根据老师的代码回答问题。然而,这种节奏对于本科是金融专业,之前只参加过数学建模大赛,缺乏扎实代码基础的我来说,起步有些吃力。很多知识点难以及时消化,常常需要课后付出额外的努力。
超美的校园环境
雪上加霜的是,因为我入学时雅思只有6.5,刚开始上课时也曾因新加坡特色的口音痛苦过一阵,比如“三(three)”发音成“tree”,“T”发成“D”,真的要慢慢习惯。好在熬过了最初的适应期,大概两个月后就克服了口音问题,也慢慢跟上了课程进度,所以大家只要愿意付出时间精力,倒也不用太过担心。
可能你会觉得我们学院的设置是不是太“卷”了,但其实如此紧凑的课程安排,都是为了将核心课程压缩在前6个月内完成,从而帮我们留出了5个月的实习时间。大约有一半的同学会选择留在新加坡实习,其余同学可以选择回国实习,当然有极小部分的同学找不到相关实习,转而留在学校内做一些科研工作。
更让我惊喜的是新国立的师资力量,教授们大多是各个领域的“大佬”,每个人的授课风格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通点:非常平易近人,愿意倾听学生的问题,也很乐意帮助我们解答疑惑。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新加坡华人约占总人口70%的背景,所以有不少教授能讲中文,课后甚至会提供就业指导。甚至有白发苍苍的“宝藏老师”把消费者分析讲得深入浅出。我最喜欢的一门课就是《消费者分析》,从Excel到Python,连算法底层逻辑都会讲解到,真的是很实用的课程!
考核难度如何?是水硕吗?
网上总有人说出国留学是水硕,但以我的亲身经历,至少我们学院的监管还是很严格的。如果出勤率不达标,直接失去考试资格,挂科率大概在10%。
在NUS,学习氛围非常浓厚。走在校园里,到处都能看到在写作业、开讨论会的同学。除了学院内部的学习空间,大家最常自习的地方是Central Library(CLB)和Utown,这两个地方考试季人气爆棚,一定要早点去抢位子!如果你不想人挤人,其实NUS-Yale Library是一个低调宝藏,平时人不多,经常能找到座位。
还有一个大家很关心的点,同班同学的组成和课程考核:
我们专业的大多数同学都来自内地的211/985,也有少部分本地人或印度同学。课程的成绩则是平时的项目考试各占一半。项目大部分都是小组作业,5个人一组,虽然是nus是名校,但是偶尔也会有划水的组员,那就亚历山大了。
我之前就曾经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不小心选了workload很大的课程,再遇上一群free-rider队友,基本就是天天在崩溃边缘游走。
那时的我刚入学,一边准备秋招,一边兼顾课业,忙得不可开交,睡眠严重不足,几乎每天都在疲惫中硬扛。
所以真的建议大家:选课之前一定要认真看syllabus,了解清楚课程内容和任务量;如果课程允许自组队,请务必找靠谱的队友!这真的太重要了!靠谱的组员能让你事半功倍,不靠谱的队友能让你在图书馆写到半夜还在抓狂。
最后不得不提学院在毕业时间上的“很懂人”。新国立将毕业点定为10月底毕业,刚好可以让学生连赶两年秋招,更好帮学生找工作。
去年我就提前试水了少部分企业的校招,比如阿里集团、美团等毕业时间比较宽泛的学校,今年则是“应届身份”再出战,多了一次尝试的机会。
留学生活经验分享
1、住宿&找房经验
在留学生圈子,“抢不到宿舍”几乎是共识,特别是NUS、NTU这种申请人数多的学校,宿舍名额几乎只提供给本科生。
我们靠疯狂刷小红书、加各种租房群(WhatsApp/Telegram/微信都有),才找到现在这间:4400人民币/月,带大落地窗+无遮挡视野,在现在这个租金行情里真的算捡漏。
我的租房经验主要概括为三点:刷平台+果断出手+查清合同。
一般好的房源并不会保留多久,同理,如果挂在中介很久还没有租出去的房子,很可能容易踩坑。合同条款尤其要注意退租条款、维修责任、押金返还,一不留神就会踩坑。
我有同学找房心急,没查清楚房东是否有执照,结果碰到“二房东”违规转租,差点被赶出来。建议提前了解URA和HDB官网的租房法规,心里更有底。
另外,初来新加坡的朋友,如果预算有限又怕踩雷,短租起步+慢慢找长租是比较稳妥的策略。有人会先住学生旅馆(student hostel)或是Airbnb短租几周,边住边看房更安心。
2、花销&兼职
我一年的总开销大约在45-50万人民币之间,学费是主要支出,是30万左右人民币,当然新加坡最近几年的物价在不断上涨,再加上汇率不断提高,之后的留学费用可能都会有所提升。
在新加坡,留学生只要持有有效的学生准证(Student Pass)并就读于政府认可的全日制课程(如NUS、NTU、SMU等),就可以在特定条件下合法兼职:
学期间每周最多工作16小时,学校假期则允许全职打工,无需另行申请工作许可。常见兼职类型包括校内助理(RA、TA)、图书馆或行政岗位、餐饮服务员、零售店员,以及家教、内容创作、视频剪辑等技能类兼职,时薪一般在8~20新币左右,家教或专业技能类会更高。
NUS留学期间,如果想通过校内打工赚点生活费,最推荐使用学校的官方平台 NSWS(NUS Student Work Scheme)。校内岗位最稳妥,不仅合法合规,工资也相对更高。
比如NUS官网有很多招聘科研助理的信息,登录NSWS网站填写简历资料、上传CV,再根据职位要求在线申请,有的会直接发面试邀请。通过面试后由教授发Offer,再线上确认合同,工资则会打入绑定的银行账户(如DBS Visa借记卡)。
个人感觉是NUS学生最靠谱的打工渠道之一,一点也不耽误学业!尤其适合想一边上学一边补贴生活的留学生。
3、美食推荐
在新加坡点外卖可不像国内这么“爽”,这里没有外卖平台大战,也几乎没有“外卖券”。平台费+服务费+配送费一加,完全不划算。
比起外卖,我更喜欢吃学校的食堂或者新加坡的“食阁”(food court)简直是留学生福音,人均六七新币就能搞定一顿热乎饭。相比高档餐厅和商场餐饮,食阁真的性价比无敌。
推荐小吃:海南鸡饭、福建炒虾面、肉骨茶、斑斓蛋糕……一圈吃下来完全不腻。
另外,多数学校都有自家食堂,像NUS的UTown、Techno Edge,SMU在市中心也有联通商场的美食街,价格比外面便宜些,选择也多。最重要的是,这些地方能避开午高峰排长队的情况,不少留学生会中午在食堂解决晚饭打包回家,省时省钱。
当然,我也会自己做饭,超市推荐NTUC(价格稳定)和Sheng Siong(性价比高),买菜自己不仅能省钱,而且还能完美还原“妈妈的味道”。
4、医疗体验
来新加坡前我最怕“看病贵+预约难”,实际体验下来还好,哪怕是硕士生,我们在交的学费里面也包含了保险的费用,所有一般去nus校医院看病,可以省去30新的问诊费用,如果运气好,刚好医生开到了医保报销之内的药物,还可以一分钱都不花!
校内诊所(如UHC)看病方便,挂号很简单,大部分学生会选择walk-in,只要在门口机器区号就行啦,然后分诊台的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分配医生,你可以选择优先华人医生。感冒、皮肤病、胃不舒服这类常见问题当天基本能看上。
在医院打九价
不过如果要做检查,比如验血、X光,就要转到外部医疗机构,排队时间普遍比国内长三五天。但新加坡医生普遍都很耐心,有些甚至会讲中文,沟通基本没障碍。
多数留学生都会买私人保险+使用学校团体保险,报销流程不难,只要记得保留好收据和诊断单哦。
5、文化差异&适应过程
很多人担心语言问题,但新加坡是多语言国家,中文完全能应付日常生活,特别是超市、餐厅、地铁这种高频场景,有时你讲英文反而会被劝“讲中文啦”。
虽然官方语言是英语,但“Singlish”(新式英文+多种方言)是日常语言,刚开始可能听着懵,但习惯会觉得特别有亲切感。
一些文化差异也挺有趣的,比如新加坡人超守规矩,地铁不能吃喝(真的会罚款),电梯里让人先下后上、排队时自觉靠左是基本礼仪。而且大家普遍性格温和、客气,初来乍到也不会有被排斥的感觉,融入比想象中快很多。
新加坡的公共交通非常发达,地铁、公交几乎可以通往全岛各个角落,通勤完全没压力。而且不带公交卡也没关系,直接刷Visa或MasterCard也可以上车,出行方式非常灵活。
不过要提醒大家,坡岛的公交司机和校车司机真的都很“猛”,开车风格非常生猛,经常有朋友因为没站稳而在车上摔倒……安全感差点拉胯。还有就是打车真的不便宜,尤其是高峰时段,价格可以直接翻两倍。举个例子,同样一段路,平常打车大概7新币,高峰时段直接涨到18新币,钱包直接哭泣。
超猛的新加坡公交
6、实习&就业
实习机会这块,学校确实会推一些本地企业岗位,但优先考虑本地生/PR(永久居民)是现实,我们留学生如果没有工作准证(work permit)支持,很多公司HR会直接筛掉。尤其一些需要频繁沟通或客户服务类岗位,如果口音不够地道,确实有劣势。
由于我之后打算回国发展,所以我主要利用国内的招聘软件求职。当然有同学在NUS念硕士期间,也选择提前回国线上实习,或者跟着导师项目刷经历,后期简历更好看。
目前在小红书实习ing
从大家的反馈来看,新国立、南洋理工、SMU等新加坡高校的背景在国内求职时辨识度高,尤其外企/咨询/大厂偏好这种国际背景。虽然留在新加坡工作的机会有限,但回国后凭实习+语言+背景,竞争力并不低。
整体来说,新加坡的留学体验对我而言是“高压+高回报”。课程确实紧凑,论文+项目扎堆,一不留神就累成社畜,但另一方面,教学方式注重讨论和实操,对未来求职也很有帮助。
生活方面,虽然物价高,但只要肯折腾,处处都有省钱小技巧。新加坡的安全、交通、环境真的没得挑,一个人生活也很安心。
如果你正在考虑来新加坡读书,希望这些真实的细节能给你提供参考。不管是刷平台抢房、打工攒生活费、还是语言适应、文化融入,这些“日常小事”才是留学生活真正的底色。
别怕一开始不熟路,所有人都是边走边摸索,能不能过得精彩,很多时候真的取决于你愿不愿意多迈一步。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