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疯了!哈佛退学到港理工、大幅扩招内地生,提前批85+成主流,香港留学最受益吗?
指南者留学
2025-07-30
阅读量:1136

 

都说美国留学今年形势严峻,英国留学热度骤降,澳洲留学一如既往被嘲“水硕”,作为留学圈的另外一股正在壮大的”新势力“——香港留学的热度正在持续攀升

 

社媒上关于港硕今年热度的讨论也从来没断过:一边是已经就读或者毕业的港新留学生们对于港新留学的认可度上升信心满满,一边是26fall、27fall准备申请港新的准留子们忧心忡忡

     

         

“香港卷成这样,双非今年是不是没希望了?”

“英美遇冷,香港今年渔翁得利了。”

“这么难申,认可度会提高吗?”

 

目前港硕26fall的提前批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正式批也将在不久之后到来,港硕今年的热度真的会如预期一样高涨吗?申请也会像大家说的一样难吗?这么多的申请,港校吃得下吗?

         

港科、港理工真招到了哈佛学生

         

关于美国留学遇冷,一大批优秀生源流向香港这件事,还是要从前一阵子的哈佛风波开始说起。

 

美国政府在五月份禁止哈佛再招收国际学生,并且要求现有的学生在秋季学期前进行转学。

 

虽然在哈佛校长的极力抗议下,最终哈佛赢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成功保住了在读学生的身份和招收国际生的权利,但很多留学生还是对美国留学心有余悸,害怕不稳定性和新政府上台后的余波,不敢轻易冒险。

       

         

不过,在哈佛风波刚出来没多久,港新的院校就纷纷抓准时机,伸手开始抢人。

 

香港大学率先推出“本科转学衔接计划”,接受QS或THE排名前50院校的学生插班入读热门专业,申请人需满足GPA3.0(或原校均分70%)、雅思6.5等条件,并通过面试筛选,这明摆着就是想要将美国的优秀留学生源纳入自己的口袋。

 

港科也在官网宣布欢迎就读于哈佛大学的国际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已获得哈佛学位课程录取通知书的学生,加入港科大。并且给出承诺,只要这部分学生来,就会无条件录取。

     

      

虽说港科排名不低,也在港三之列,但比起哈佛来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港科这一招,可以说是双刃剑,赢了那就是成功吸引到哈佛的优秀生源,与世界顶尖名校接轨,国际声誉自然又能高上一层楼;输了那就是落得一个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

 

起初,人们还是抱着一个看热闹的心情,觉得港科是在蹭热度,不会真的有哈佛的学生愿意来。结果港科的消息还没发出去多久,就真的有哈佛的学生找上了门。

 

舆论场上的群嘲还没息平,最新消息就打了所有人的脸。在5月底6月初的时候,港科就公开透露过已经有十余位哈佛的学生找上了门,前来咨询转学的事宜。

 

在公告发出的十余天后,港科高调官宣:已经录取两位来自哈佛的转校生!

 

无独有偶,港理工同样在哈佛风波刚起的时候也同样向哈佛的学生发出过邀请。在哈佛国际生招生受限的情况下,港理工迅速做出反应,积极向受影响学生发出邀请,成立专责招生团队,为转学生提供奖学金、解决住宿和签证难题等全方位支持。

 

        

虽然在信息刚发布不久,港理工和港科一样收到了不少嘲讽,甚至有人说从哈佛退学上港理工,相当于退学上大专。话虽严重,但真的有学生放弃哈佛,选择了港理工。

 

根据校方的官方消息,港理工目前已经收到了150宗相关咨询,并且学校已经给多个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发出了uncon offer,甚至其中有一名接受offer的学生是正在哈佛大学学习,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在多重外力干扰下,香港留学越来越吃香成为一个现实,也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愿意赴港读书。

          

               

香港非本地生扩招到40%

      

随着港硕的热度不断高涨,香港政府方也给出了相对的友好政策。

      

 

在今年2月份的时候,香港特区教育局正式宣布:自2024/25学年起,6所自资院校内地招生限额从10%-20%大幅提升至40%,并全面开放全国各省报考通道。

 

这一政策意味着,在港籍生名额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非港籍学生的名额大幅增加。以每年约1.5万本地学额计算,非本地生名额从原本的3000人左右提升至6000人,这意味着,26fall港校实际录取人数会大幅增加,尤其是授课型硕士(一年制),以前挤破头的专业(如港大金融、港中文会计),现在能多录几十人,学生 “上岸” 概率变高,为内地及其他地区学生提供了更多机会。

  

其实香港高校扩招内地生早有规划。

 

2023年的《施政报告》就提到,要通过扩大教育规模吸引全球人才,助力香港的经济和科创发展。配套措施也挺实在:2027年前会新增1.35万个学生宿舍床位,解决住宿问题;全日制非本地研究生可以每周兼职不超过20小时,既能实践又能补贴开销;“一带一路奖学金”名额增加 50%,政府还专门拨了10亿港元支持。

不止自资院校,香港八大高校的非本地生比例也从20%上调到40%。按每年1.5万本地学额算,非本地生名额从3000个涨到6000个。

   

以港大为例,2023/2024学年在读本科生里,非本地生占27.1%,其中内地本科生有3180人,在非本地本科生里占63.4%,这比例比前两年都高,能明显看出扩招的趋势。

 

不过得说清楚,扩招不代表申请变容易。香港高校是滚动录取,先到先得,招满就停,所以尽早申请更有利。

 

其实港校扩招在过去的一两年就已经露出了苗头。

 

新增专业就是扩招的有力证明。

 

香港高校在近几年持续开设新专业,26fall这才刚开始不久,港校开专业的速度是一个比一个快。

 

比如港科前阵子针对26fall的学生又开了数码及可持续城市硕士和材料工程理学硕士;港大工程学院也开了一个新专业,叫做工程理学硕士;港城也对眼下热门的人工智能领域分别在商学院和计算机学院开设了两个相关的专业,分别是商业人工智能硕士和人工智能硕士。

 

新增专业的数量和速度都在提升,且泛学科专业占比较大,侧面反映出香港高校期望通过开设新专业来吸纳更多学生,满足不断增长的留学需求。

         

申请数据同样直观体现了扩招趋势。

 

从香港教育局最新数据可知,2023/2024年度,香港一年制授课型硕士项目的非本地生人数飙升至38100人,相较于2020/2021年度的18400人,增长率高达207%。

      

以指南者留学数据为例,25fall港三(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申请量增长显著,24fall港三总申请量为6034份,而25fall这一数据涨至7831份,一年内增长了30%。申请量的大幅增长,若没有高校的扩招,很难得以消化,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港校在积极扩大招生规模。

       

再看录取情况,虽然竞争依旧激烈,但部分学校和专业的录取数据暗示了扩招。如香港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在25fall有3276人申请,441人入选,录取率不到14% ,相较于以往可能维持在个位数的录取率,有一定幅度提升;全球管理专业在25fall招录了450-500人左右,实际收到5500份申请,尽管申请人数众多,但录取人数相较于过往也有所增加。这都表明港校在扩招背景下,给了更多学生被录取的机会。

   

提前批吃透红利

    

继25fall港大商学院时隔五年重启提前批后,今年港硕的提前批全面开花,可以说是杀疯了。

 

先给大家盘下今年港硕的提前批开放情况。港大商学院7月初开门,7月底就关门,热门的金融、会计专业窗口期短得像打闪;港中文更猛,6月底就铺开了商学院提前批,8月初截止;港科大第一次大规模搞提前批,还新增了家族企业管理这类专业想多分杯羹;港理工最实在,所有硕士项目都能走提前批,从7月一直开到10月中。

            

从申请热度看,港大是绝对的 “顶流”,哪怕商科留位费高达十几万港币,大家还是认它,在港三商科里吸引力断层领先。

相比之下,港科稍显冷清,可能是内地就业市场品牌认知度不如港大,加上地理位置在实习便利性上,不如港中文挨着深圳有优势,不过它的部分商科专业录取门槛是港三里最低的,适合想冲港三的学生优先试。

 

 

今年港硕算是提前狂捞了一把优秀的生源。能站上提前批战场的,都是“硬茬”。

 

港大85-88分段占47.3%、88-90分段占19.6%;港中文85-88分段占54.5%、88-90分段占16.8%;港科大88-90分段占21.7%。

 

这意味着,港校提前批里,85分以上的学生是主流,88分以上的“学霸”占比超两成。对比25fall,港大金融提前批录取均分从87涨到88.5,分数水涨船高,但学生还是扎堆申,说明大家认定 “港校值得卷”,反过来也证明港校在学生心里是 “高回报选项”。

 

 

英国遇冷,美国受阻,香港留学的热度是否还会持续上升还需要我们继续观察,26fall在即,早准备早申请,不至于在政策变动时候处于被动状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