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我是L。即将前往港大读ME的硕士。非常感谢有机会能够分享我的留学申请经历,我是一个小小学渣,没有强大的背景,也没有刻苦奋斗的励志时刻,但是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故事,仅仅分享,仅仅交流。
两年封控!我那“宅”出来的留学梦
2020年,我刚踏入大学的校门,怀揣着对大学生活满满的期待,我一直憧憬着自己能够过一个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爱情、旅游、运动、社交,想想真美好。
但是很不幸,我们这届跟疫情狠狠交加,疫情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打乱了我所有的憧憬。原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变成了屏幕上一个个跳动的像素。那些期待中的讲座、派对、旅行,都成了记忆中模糊的幻影。
2021年,疫情封控更加严格,我有一半个学期是宅在家上课,很郁闷,运动也运动不了,课也上得不舒畅,心情也糟糕,每天感觉浑浑噩噩就没了。大学前两年,我的大学生活都无法很自由。我那时常想,这真的是我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吗?
在大二整个学期结束后,当疫情彻底解封时,我却对即将到来的大三备考生活感到迷茫。我在心里盘算,大学的四年,如果我再花一年时间去考研,那我满打满算要失去接近三年的美好时光。
考得上还算能喘口气,假若考不上,我大四一年就要面临急忙找工作、实习的窘境,甚至可能要二战。我感觉我的人生像是被一双无形的大手推着走,即使跌倒了,也要被拖着碾过每一块石头。
大二暑期的时候,在一次家庭会议中,我听到了父亲朋友的孩子去外面留学的消息。他们的故事,像是一束光,照亮了我心中的某个角落。
我开始想象,如果换做是我,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我能不能也像他们一样,去到一个全新的国度,体验一种全新的生活?
一年“水硕”?关键在打好人生这副牌
然而,留学的念头并非一帆风顺。当我在网上搜寻留学的信息时,最嘈杂的声音,也是最能够刺激我内心的声音,“一年的留学不过是水硕”、“只要交钱就能读”、“完全抵不过国内三年研究生的含金量”。
那时听到这样的声音我很焦虑,也很担忧,但其实心里在担忧什么,我也说不上来,只是害怕在20岁的年纪被同龄人超越。哪个年轻人希望自己被甩开呢,但是年轻人往往都缺乏思考深度,所以很容易人云亦云。
生活总是充满了转机。
在反复考虑和纠结的时间段里,我有感受到我的能量被耗尽,这个期间什么风吹草动都能乱了我的心,甚至我可以花一晚上啥事不干,就看网上对水硕的评论,现在想想真蠢,说实话这种状态是非常不好的。
但罗翔老师的一句话让我在某一时刻恍然大悟:“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不是看到你拥有什么牌,而是看你如何把手中现有的牌更好地打出去。” (罗翔老师真的是精神导师,建议大家在迷茫的时候多去看看一些老师的课)这句话像光一般穿透了心中的迷雾,给了我力量。
之后呢,我开始重新审视留学的意义。
是的,我们要大胆承认,特别对于我们理工科的学生而言,一年的硕士在学习成果上肯定不如国内高级学府的三年研究所,但留学对个人发展的优势,是不是也被我们在这些嘈杂的声音中自然而然地忽略了呢?
我慢慢意识到,留学的价值不应该仅仅用时间和成果来衡量。它是一种思维的转变,一种成长,一种对未来的投资。能不能将留学转换为你以后的优势,即将决定你在一年中后“水或不水”。
转换思维,留学送给我三份礼物
带着这份新的认知,我开始规划我的留学之路,不仅是为了学术上的提升,更是为了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只要我能够把手中现有的牌好好地打出去,一张3也能塑造最好的牌面。
我是这么看待一年留学的优势的:
于我而言,留学的最大优势是能将我从双非的本科学历以最短的时间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平台。这种纸面实力的快速提升,能为我争取到更好公司的敲门砖,能为我未来职业发展打开一扇门。
其次,留学带来的语言优势是无价的。在我有限的认知里,英语是一把钥匙,能为我未来职业发展道路上带来许多便利、选择空间和选择机会。掌握一门国际语言,就像是拥有了一张前往世界的通行证。
最后,留学的国际视野是我非常看重的。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至于为什么,那问古人吧。
这之后我明白了,留学不仅是为了获得一纸文凭,更是迫使着你转换你的思维模式,所谓涅槃,去学会利用看似有限的资源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以终为始,从职业规划看待留学
在深入分析了留学的种种优势后,我逐渐构建起自己的决策框架。我认识到,一年的留学硕士,其最终导向都是指向求职。这一年的海外学习,可以换取我在职场上的更多成长时间。而时间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是最为宝贵的资源。
我采取了一种以终为始的思考方式,而且我认为这种思考方式是很重要的:我把个人发展的规划拉长到十年后,年少成名再在这个时代并不吃香,也不再安稳,我希望自己在最能奋斗的十年后能够达到怎样的高度。
以这个规划往前推,思考十年后的目标驱使我需要进入什么样的企业,担任什么样的岗位。
再往前推,为了达到这些岗位的要求,我需要准备什么样的条件和技能,留学给我带来的优势我应该如何利用。
再往前看,我认识到大学第三年和第四年,我将获得比考研更多的自由。在这两年中,我可以做哪些事情来弥补留学可能存在的不足。
通过重新整合和划分我的个人规划,我可以相对清晰地看到了一年的留学时间能为我带来什么,以及我还需要做出怎样的努力。
我意识到,留学不仅是学术上的积累,更是职业发展上的一次重要铺垫。
亲身验证后的感受:留学省出来大三、大四两年的时间真的对我来讲是跨越性的两年 这两年我花时间磨练就业技能,然后也到处各种闯、交际、旅游、赚钱,大三那年收获无论是思想上还是成就上的收获是最丰富的,我在想如果我把最重要的青春时间拿去应付各种“任务”,我估计就没有现在的心境和思维方式。
希望大家能够明白了,留学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它为所有的留学生打开了一扇门,但如何走过这扇门,走向更远的地方,需要自己的不断探索和努力。
小小雅思,我唯一甩不开的情人
别的学霸都在教你们雅思如何考高分,我是佛系大法,大家当看个失败案例乐呵乐呵,之后想到也有人曾经雅思考不过也能读书,心里难免好过一点哈哈哈。
雅思是在我整个留学经历中最难以逾越的高山。一个对英语从未有过好感的人,英语成绩一直徘徊在“一般般”的边缘的人,你怎么让他在几个月内达到7分水平。
我曾向他人请教,希望借来一些智慧的光芒,甚至报名参加了培训课程,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感觉良好。结果呢,情人总是分分合合,唯独我和雅思感情越来越深,头一次感受到渣男的痛苦。
每一次考试的失败,让我几乎看不见前方的路。我开始怀疑,那些年偷的懒,是不是已经铸成了无法逾越的鸿沟?“两个月自学雅思轻松上岸”No!我心里太清楚这种事情不太可能发生在我身上。
“生活就是一场漫长的旅行,我们都是行者。”也许我需要换一种方式去旅行,换一种眼光去看待雅思。我心想,再这样下去,人要学郁闷了,吃力还不讨好,我难道一定要考到6.5或者7分吗,我难道要考这么高我才能读书?
然后嘞,我开始进行research,我就找不雅思低分也能上学的办法,结果发现有语言班可以读,甚至我这个专业的一些好学校甚至都不用那么高分。
所以我不再盲目地追求那个看似遥不可及的雅思高分,而是开始接受自己现有的水平。就用我现有的成绩去申请那些我能够达到要求的项目和学校,包括一些提供语言班的学校。
这种在“现实的土壤中寻找梦想的种子”,现在看来还是挺冒险的哈哈哈。
不过结果出乎意料,所有以现有雅思成绩申请的学校都接受了我!这个过程也感激指南者指导我的老师们,从来不会pua我,从来是帮我一起解决问题,寻找出路。
在这段看似失败的经历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我对英语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的抗拒到后来的喜爱,我现在每天都会抽空阅读英语,看美剧,听博客。甚至我还交到几个不错的国外友人,我也有勇气与他们面对面聊天,一切都变得很轻松愉快。
赴欧赴港?和父母间的一场博弈
留学地区与院校的选择。这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个人喜好、家庭期望、以及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决策,于我而言,这是我和父母间的一场博弈。
我个人偏向于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和挪威。因为实惠的学费、两年的留学时长的高性价比很吸引人,我也想体验一下异国风情。欧洲的风景如画,生活节奏舒缓,我相信在这样的环境中,我能够更好地学习、生活,享受留学的每一天。
家里人对我的留学计划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们希望我能够留在广东附近,倾向让我去香港读研究生。特别是在广东家长眼里,能上港校这件事,是能够敲锣打鼓的级别了。
父母的期望和我的憧憬之间,我们经常互相博弈,我时不时就会说欧洲哪里好呀,我爸妈时不时就会说那边不安全,香港的学校哪里好哈哈哈哈哈,反正那段时间一直僵持不下。
与此同时,指南者的老师们给我提出了建议。赵老师认为英国的学历认可度比欧洲其他国家整体上要高一些,并且仅一年的硕士课程能够让我快速完成学业,可以尽早回国投入工作,减少父母对我出国的担忧。选英国是一个比较折中的方法,同时也建议我加上对香港地区的申请,因为以后如果想法有所改变,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在这个择校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我大学的学院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有合作的3+1+1交换项目。只要满足条件,我有很大的机会去新加坡国立大学读研究生。
我当时符合这个项目几乎所有的先决条件,我充满希望地报了名,但最终因为体育必修课的分数不够被卡了。有时候我挺感慨,冥冥之中大家都拿好了自己的人生剧本。
offer集邮,港大成“最后赢家”
我几乎在所有心仪大学的第一批开放申请时间就递交了材料,希望能够抢占先机。这个申请时间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大家能赶在第一批就尽量在第一批,因为我有朋友和我差不多的条件,雅思考到7.5,但是申请时间晚了,后来啥也捞不到。然后我分别向曼大、南安、华威、港大和港理工投递申请材料。
在年前,我首先拿到了南安普顿大学的offer。在等待offer的后半段,我是稍微有点焦虑的,因为我收到南安有一个专业的拒信,我是很害怕的,我会担心我没书读,主要不爽的原因是刚刚做好的规划又全被打乱,我很烦要重新规划一条路。不过那晚很快调整过来了,这里感谢我的女朋友哈哈哈,她确实很会安慰我,很懂我。
隔天早上,南安给我最心仪专业的offer了。这个offer让我缓了口气,也给了我继续等待其他学校消息的信心。
隔了一个月后,在春节前一周,香港大学的offer也来到了我的邮箱。因为我之前并不觉得港大会录取我,我当时很开心能收到这个offer,父母也特别喜悦,我看得出我父母已经在开始想方设法让我去港大读了,在那个时候,我本来想去曼大的心开始动摇。
随后,曼彻斯特大学、华威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的offer也陆续到来。其实每一份offer都是对我的一次认可,看着这些offer还是很感欣慰的,有人收集手表,有人收集汽车,我觉得收集offer也很爽哈哈哈。
最终,我选择了香港大学啦。这个决定是我理智下来结合当时情况做出的选择。
当时,欧洲因俄乌战争而存在一定程度的动乱,我对前往欧洲留学的安全问题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担忧,因为不知道未来还会发生什么战争,不过这仅仅是我的个人看法,其实我觉得也没那么严重,只是我自己比较怕死hhh。
同时,父母一直希望我能够在香港读研,我很明显感受到他们对我被港大录取这件事感到很自豪,毕竟钱是父母出的,人生大事可以自己决定,他们出钱的事还是得照顾点父母。
我自己本身对能够被港大录取感到挺意外的。尽管曼大是我一开始的梦想学校,但当港大的offer摆在我面前,而且比曼大的offer还来得更早的时候,我只想说真香,而且我从小就在广东长大,人脉资源,以及各种发展规划都在广东省。因此,我就这样选择了港大。
一封推荐信,藏着老教授的苦心
在申请留学的过程中,写推荐信的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联系了一位我在大一大二时跟随的退休返聘老教授,请求他在我的推荐信上签字。我自拟了一封充满感情色彩的推荐信草稿,但他在审阅后要求我去掉一些过于热烈的字眼。
并且这个对接交流修改次数还是比较多的。我感谢在这期间指南者老师们的耐心帮助,一起修改,一起确定用词。我们反复修改,对接多次,每一次都力求让推荐信更加精准和真实地反映我的情况。
最终终于通过老师的批准,并且他在推荐信中给了我很引以为傲的评价:“我是他接触过综合能力Top10之列的学生”。这句话让我觉得前面所有的努力都值得了,虽然一Top10学生考不过雅思挺丢人的。
后来,我与老教授通了电话,听完真的热泪盈眶,我也才明白他为什么要让我修改这么多次。因为他担心理工科留学生如果过于优秀可能会受到不必要的关注,安全得不到保障,所以他希望自己的学生保持低调,能顺利出国,顺利回国,这是出于保护学生安全的初心。我非常感激这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也体会到师者的严格和关怀。
这是一个关于师者关怀的小故事。这件事让我永远怀揣对老师的感激,无论是教授还是指南者的老师们。希望我的故事能够激励那些正在申请留学的同学们,珍惜每一位给予你帮助和指导的人,他们的每一份付出都值得我们深深感激。
回看我个人的申请留学经历,其中存在不少运气成分,好的选择大于努力,我再稍微修改一下这句话,“让你的选择变成于你而言是最好的大于盲目的努力”,这句话是符合我整个申请经历的缩影,不过往往最后的结果也不是我原先预想的结果一般相似。
我自己的感悟是:一件事情想不想办成,是可以主观去努力的,绩点、项目、雅思、文书、推荐信等等。
一件事情能不能办成,是需要在合适的选择上多多少少再伴随一些运气。以我有限的经验,我想对即将申请留学的朋友们说:如果确定不了未来,那就先努力去做你该做的事情,不用太过在意结果如何,因为很多时候事情的发展和结果是个人决定不了的,倒不如轻装上阵,去感受留学历程中的个人成长,把重心放在专注提升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情绪稳定才是这个过程中最大的依靠。
送给大家一张我在香港拍下的照片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