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污水厂设计),毕业设计-某污水厂扩建环境影响评价,太阳能制氢耦合材料电池科普演示系统
什么促使了我放弃国内研究生面试,选择出国留学?
留学对于一个人的经历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将留学算作投资,计算能否回本这件事合理吗?
本科毕业之后,我该何去何从?在出国之前,这些实际问题确确实实的困扰着我。
独自面对人生旷野
我来自贵州的一个三四线小城市,家庭还算富足,但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我既不可能想到自己会在上海读本科,也不会想到我放弃了面试国内211院校硕士的机会,在离中国3000公里之遥的澳大利亚攻读master学位,对于从小习惯听父母安排的我,做出这个选择,可以说是有些“离经叛道”了。
其实对于我来说,我前半部分的人生是相当无趣且规律的,在家里的安排下读小学,读初中,读高中,参加各种补习班,甚至高考的志愿都是家里帮我填的,像是一辆车始终在一条单行道上行驶,没有岔口,不用选择。但因为信息不足,我没有做保研准备,虽然成绩还可以,但是没有科研经历的我理所当然的失去了保研资格,所以到了大三,本科后的生活像是行驶到了高架,考研、就业、创业、出国,好多选择第一次展现在了我的面前,我迷茫了。
家里在这时也没有再对我的人生做任何规划,但表示了对我任何选择都进行支持,突然我就像脱缰的野马,独自面对人生的旷野。
考研上岸又放弃
在本科期间,那时候大四的我在同济建筑设计院参与了实习,单位氛围很好,同事老师对我也很不错,但是有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薪资。同时和我来实习的一个同济本校的研究生,他们开的薪资是我的两倍还多,而开给我的工资,在上海甚至连支付房租都捉襟见肘。
而且在设计院工作,每天的工作量大得令人发指,从早到晚一眼望不到头。但是彼时的我仍然没有一个确定的方向,依旧在随波逐流,比如同学去考了教资,我也去了,后来才知道她的目标是三支一扶,之后成为一个乡村教师,而我连三支一扶是什么都不知道。
同学认真备考,考了雅思,而我一点也没复习,直接裸考了一次,理所当然的获得了5.5的“高分”,同时我的同学在那时就开始申请院校,并且读完本科就直接出国了,我才知道雅思的作用是什么。
之后到了考研时间,我也认真备考了,最后有幸考过了国家线,获得了东华大学的面试资格,但直到这时,我才突然反应过来,我所经历的这些选择,是我想要的吗?
由此,我开始第一次认真审视自己的人生,开始观察国内外形势,开始第一次“思考”,我想过的到底是是怎样的生活。本科期间,正值疫情,我瞬间明白就业绝不是一个好选择,企业减少,大量岗位削减,薪资降低,这时候就业无外乎自取灭亡,而创业,对于我来说似乎有点过于困难,因为我之前的人生经历都很循规蹈矩,做一件新的事有些超出我的能力范围了。
那去读研呢?似乎这成为了唯一的选择,但是问题是就算在国内读研,三年之后也还是和同一批人竞争,而少了三年工作经验去换取一个学位,在我本科所学的环境专业孰优孰劣还不一定,因为我这个行业,实践似乎更吃香一些。
出国的念头开始浮现
突然,之前考的雅思给了我启发,我起了出国的念头。第一因为国外的学制较短,我获取学位之后无论是留在当地还是回国,都是一种“弯道超车”。第二,彼时的我还是觉得,找了工作之后一眼望到头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至少不是二十三四岁时的我所想要的,正如那句话一样,“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于是在当时,我确定了出国的目标。但是生活不是电视剧,一旦下了决定,马上就能成功,在现实里,接踵而至的永远是问题。
首先,虽然成绩还行,满足很多院校的申请条件,但是我没有语言成绩。这导致了我根本无法直接完成本科和研究生的“无缝衔接”,我必须gap来复习,来考取语言成绩。
而于此同时,父母虽然对我的选择支持,但是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我爷爷奶奶不希望我出国,希望我在家乡附近考公。于是,我开始给家里的长辈做工作的同时进行雅思的备考,同时联系上了指南者留学的老师,开始进行文书的撰写,以及院校的选择。
但我的“小镇做题家”弊端开始体现,只会刷题,没有实践,一直以来学的都是“哑巴英语”,在雅思考试中,我的其他成绩都还尚可,但是我的口语却一直没办法达到很多学校的小分要求(6)。但好在,家里松口了,允许我去港新澳等相对安全,离家不是很远的地区与国家留学。
同时指南者留学的老师也给了很多帮助与鼓励,细致入微的帮我修改文书,依据我的条件帮我择校,根据我的雅思帮我修改投递。在投递的过程之中,虽然忙碌,但也收获了很多。
柳暗花明入学语言班
在第二次准备雅思考试时,我就收到了西澳大学的offer,此时我心中悬着的心也落地了,不管怎样,也是有书读了,不会白白浪费时间,于是我将重心转移到了港新,想申请港新的学校,也满足离家近的需求。此时指南者留学的老师也帮我定下目标,就是新国立和港科技、港城市,我也信心满满,想着势必拿下。
在几次雅思考试途中,我越来越焦虑,因为我一直达不到口语小分的要求,虽然这时候昆士兰大学也发了offer给我,但是我对于西澳和昆士兰还是不太满意,想着毕竟是出国留学,怎么也得申请更高层次的学校。但失败总是贯穿始终,新国立很快给我递了拒信,一直到香港院校结束投递,我都没有达到学校的分数要求,这也是我留学经历中最大的遗憾吧。
此时的我对于自己很失望,已经开始准备在家乡附近考公了,但是UNSW的offer给了我最后一道曙光。不得不感谢指南者留学的老师,在申请过程中,他们尽职尽责,不断帮我尝试,在我都即将放弃希望的时候,UNSW给我发来了offer。对于国外院校,国内还是相对看重QS排名,所以QS排名19的UNSW一下就点燃了我留学的希望。于是我敲定,决定去UNSW,就算是语言班入学,也要读。
于是我开始积极准备,同时加强自身,我开始了解UNSW,开始收集语言班的资料。不幸不会始终存在,好运终于降临了,我的学签秒批,同时房子也顺利找到,虽然抱有遗憾,但是整个申请过程也算是完美的落下了帷幕。
此时的我已在澳洲生活了几个月,虽然一开始有文化差异,导致生活相当不习惯,又有语言屏障,同时离家的孤独也伴随着我,但现在,我已学会了享受孤独,学会面对困难,同时也交了很多好朋友。
亦如我一开始所想,留学不单单是一个求学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开拓视野,充实自己的过程。我们不能单以成本论来讨论留学,这不公平,在留学过程中我们所见,所闻,所想这些不能以金钱度量。
留学并不像国内大家所传言,就是出国镀金,或者说买个学历,也不像大家所说在国外就是水硕,尤其以我个人经历而言。
在踏上离家的飞机那一刻,我们就要面对挑战,语言壁垒,文化冲击,这些都没人能帮我们。作为留学生,我们不得不在独自生活中成长,在国外留学找寻自己的方向。
从一开始家里的“乖宝宝”,到现在独自面对一个陌生的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其中的转变可能几年前的自己一点也想不到。有的时候自己会突然反应过来,原来自己在异国他乡已经生活了这么久了,还挺厉害的。
在整个申请季,我也有了很多收获,对于有留学想法的小伙伴们,我想说:
打破信息差,不要被“信息茧房”所蒙蔽,对于以后的发展要有考虑,不要得过且过,早做打算早做规划,才能一步先步步先,尤其对于和我一样出生于三四线城市的小伙伴;不要有“弱者羞耻”,该找人帮忙就找人帮忙,千万不要害怕,课程不懂就问学长学姐老师,出国留学不懂就问专业人士,不能自己盲目行动,他人的经验相当重要;行动起来,光有目标而不行动是没有作用的,想留学,就去背单词,准备语言,确立目标之后积极行动,加强自己才有成功的可能;不要把留学当做生意,去计算是否回本,沉没成本不参与重大决策,在留学过程中的收获远远大于你的想象。
不论你准备选择哪一个国家或学校开始你的留学之旅,这段旅程一定会成为你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之一。从陌生到熟悉,从挑战到收获,每一步都将雕刻出一个更坚韧、更成熟的你。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得偿所愿,顺利斩获自己的目标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