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的末尾,港大重磅官宣了一则最新政策:已经被QS或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前五十的学校本科录取,或正在以上院校就读本科的同学,可直接转学至港大!
这个消息一出立马在学生和家长圈已经了广泛讨论:
是所有排名前五十的学生都可以转学到港大吗?
这个政策只针对本科,不包括硕士吗?
想转学到港大应该准备哪些材料呢?
指南君今天就围绕大家最关心的几个问题,来解读下港大这期最新政策后隐藏的信息,探讨下转学到港大究竟值,还是不值?
哪些人可以转学港大?
其实港大本科一直都有相关的转学政策,不过审核极其严格,只接受在大一时期进行转学申请,在系统内上传大一时期已经完成的课程并申请转学分,学院会按照相关已修课程进行学分减免,竞争相当激烈,此前港大的本科转学率一度低于5%。
港大这次关于本科转学的新政策发布后,无疑是给更多的学生入学港大的机会。
此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了同学们的火热讨论和关注,以至于港大方都不得已要在假期期间发布公告:“因为收到了大量的询问,回复可能会有所延迟,学校将会在五个工作日内尽快给出回复。”
并且有些“哀怨”地补充了一句“目前正在五一假期内,请大家有所谅解......”,看来同学们已经热情到港大都不得不第一时间站出来稳定人心了~
港大针对“本科转学”相关问题的回复
除申请时间外,从港大回复我们可以得知,这次申请流程含面试。
然而,仅凭持有世界排名前50院校的offer或正在此类院校就读,能否轻松转学至港大呢?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港大此次最新转学政策仅面向本科生,研究生不在此次政策考虑范围内。
其次,此次转学政策面向的是QS或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前50院校的本科生。
QS和THE排名前五十院校
也许会有一些“聪明”的同学提出疑问:难道只要满足“手握世界前五十院校的offer”或“正在世界前五十院校就读”这两项条件中的任意一项,便可以申请转学吗?那我如果申请一些排名虽高但容易申到的 “水” 专业,或者选择世界排名前五十院校中那些较易申请的专业,是否就能满足条件了呢?
显然港大也不是那么好“钻空子”的,这次政策主要针对的是那些原本完全有能力轻松考取港大,只是在申请季选择了其他学校,如今又想回到港大的同学,而非那些本身实力不足以达到港大录取标准,却妄图凭借其他学校的offer来换取港大入学资格的同学。
并且港大对于均分也提出了相关要求,想要借助此次政策实现本科转学至港大的同学,必须确保自己的GPA达到院校最高GPA的70%或者≥3.0(海外GPA按同等标准换算后也予以认可)。
由此可见,港大并非来者不拒,对于世界前五十院校的所有学生一概接收,而是依然秉持着 “择优录取” 的原则。
如果满足以上条件,因为种种原因当初放弃了港大的同学,那这次的政策就给了一次“回心转意”的机会!
根据港大公布的信息,此次转学申请将采用滚动审理的方式。自2024年11月27日起提交的申请将会被依次审理,而申请系统将于今年8月22日关闭。
也许有人会疑惑,如果真想去港大,为什么不在申请季的时候考虑港大,反而在做出决定后又反悔呢?如果能拿到港大的offer,很少会有人选择不去吧?
指南君坦白地告诉大家,其实港大的入读率并非大家想象中那么高,根据指南者内部的数据表示,拿到港大offer的指南者学员中,只有51.4%的学生最终选择入读。
港大成为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香港教育局局长在今年的4月26日表示,随着美国的签证政策进一步收紧,香港各大高校正在积极接纳因为签证而被迫离美的国际学生,包括中国内地学生。
其中,香港大学推出的 “本科转学衔接计划” 允许尚未完成本科学业的国际学生申请插班入读,部分优势专业还设置了优先录取通道,为港大与学生提供了双赢方案。
从学校方看,美国长期以来是全球优质生源的重要输出地。在美国留学面临不可控的因素时对那些优秀学生大开绿灯,无疑是借此机会收纳了一大批精英学子,通过优化生源结构,提高自身生源和学校声誉、实力等;
从学生层面来看,一旦赴美学签一旦被取消,必然无法继续在美国完成学业,而香港大学作为亚洲顶尖、世界知名的高等学府,在各项排名表现上都遥遥领先,如果能顺利转学至港大,学生不仅能够避免学业中断,依托港大的学术资源,确保学历含金量不受影响,更不会有“学历降级”这一说。
抛开政治因素不说,港大这两年的热度堪称暴涨。
前阵子港大也颁布了2024-2025新生入学人数。
在2024年秋季学期,港大新入学学生总计19,005名,较2023年的16,794名新生来讲,增长 13.2%。
从公布的情况来看:
根据香港大学2024/2025学年统计数据显示,该校本科生总人数为4860名,其中非本地学生占比达33.9%。
研究生新生规模更为庞大,总数达到14,145名,占全部新生总数的76.4%,这一数据直观反映出研究生教育在港大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具体来看,修课式研究生共计12,969人,其中非本地学生占比同样为76.4%;研究式研究生共计1176人,非本地学生占比则高达88.8%,可以看出港大的招生政策对于非本地生还是相当友好,且非本地生在申请港大时也相当吃香。
值得关注的是,在2024/2025学年入学新生中,非本地新生占比呈现显著增长态势,从2023年的60.7%提升至66.3%,这一变化既体现了港大国际化办学水平的持续提升,也反映出其在全球高等教育市场中的吸引力正不断增强。
港大的所有在籍学生中的非本地生占比已经达到52.9%。其中,内地学生在港大非本地学生群体中占比86.3%,占居主要地位。
从香港大学毕业之后,无论是踏上就业之路,还是选择继续深造,学生们往往都具备较为可观的选择空间。在备受关注的就业领域,港大毕业生更是拥有丰富多元的职业发展路径。
截至目前,24/25学年尚未结束,香港大学应届毕业生的毕业去向暂未统计出炉。
不过,依据23/24学年的官方数据来看:在2023-2024学年,香港大学本科毕业生中,有72.6%的学生选择直接进入职场开启职业生涯,22.3%的学生决定继续攻读研究生课程以提升学术水平,剩余5.1%的学生则尝试探索其他不同的发展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该学年研究生毕业之后选择就业的人群占比普遍高于本科毕业生,占比最高达到90.4%。本科生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同学选择继续进修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港大官方数据
中国香港处处在抢人
之前大部分学生在考虑留学地区时,都会把英美地区作为首选,而随着英国留学遇冷,美国政策发生大变动后,许多同学家长都把目光转向了对内地生友好,且院校竞争力强的香港地区。
不负期待的是,港校选择和内地生“双向奔赴”,不仅仅是港大,整个港八大联盟都扩大了非本地生的招生比例,还出台了诸多对于中国内地学生的“降分录取”政策。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指出,据预估,未来五年香港将遭遇18万人的人才短缺困境,在这样的形势下,吸纳更多非本地人才成为了当前的最优之选。
鉴于此,香港《施政报告》对 “招揽人才” 相关政策的发布极为重视,包括:
· 将“高才通计划”的合资格大学清单扩容,新纳入4所海外艺术设计院校,以此吸引更多艺术类专业人才前往香港就业;
· 把 “高才通计划” A类申请的首个签证时长从原本的24个月延长至三年;
· 对“优才计划”的“综合计分制”评审标准及流程进行优化;
· 准许香港本地大学大湾区校园的毕业生,依据「非本地毕业生留 /回港就业安排」,申请IANG签证到港工作,该安排有效期为两年;
· 借助设立奖学金等手段,吸引境外学生赴港求学,全力塑造「留学香港」的优质品牌 。
香港地区从申请、入读、就业的每一环都给予了相当友好的政策,抢人的决心相当强烈,从目前的种种政策看,香港留学真的“太香了”~
最后,指南君再来剖析剖析港大一系列举措背后的门道。其实不光是本科转学这块,港校在其他多个方面,有的动作已经在推行,有的还在筹备中。这些新政策也好,新规定也罢,显然是为了跟上当下的申请形势。
国际学生对于学校来说,是相当关键的组成部分,这不光关系到学校的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涉及人才储备。而港大这些操作,对更多想申请的同学来讲,说不定是个契机。毕竟往后有些政策只会越来越繁杂,先下手为强虽然有风险,可一旦成功,回报也相当可观。
END
需要一对一留学规划指导
扫码获取专属顾问咨询